关闭
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

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

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

新形势下住宅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

李泓毅:

现在设计院在做商品房设计的时候,真正起到的成本控制作用并不大,成熟的开发商已经有一套自己的做法。设计师能够有良心,做得细致一些,差错率小一些,基本就可以了。遇到不太成熟的开发商的时候,比较有经验的设计师,开发商会非常信赖,设计师发挥的作用会大一些。商品房的开发户型不能太多,一个楼盘如果是20万、30万、100万平米,我认为3-5个户型就可以了。户型太多设计会非常繁琐,也会增加开发商的成本。比如做景观、道路的时候,多产生一些变化,实际上采用不同的排法,出来的效果也会很好。有经验的设计师,这方面的设计手段非常擅长。

总之作为设计师来说,在成本控制方面有一定作用,但是受到很大的制约,尤其是遇到比较强势的开发商,要求突破规范,这时候设计师也要学会保护自己。这方面我们要去多多去留意一些。 

董春燕:

方案这方面,我们建筑师从自己的角度是可控的,另外一方面我觉得整体的成本控制确实和我们设计师关系不是很大,尤其是商住的项目,有的是因为时间问题,比如三线城市,这时候成本控制大多在土建造价上,去化率在于户型设计,要让户型设计满足市场的要求。我们如何用好的户型设计,满足整个市场的需求,这点非常重要。在一二线城市,房屋的成本主要是土地成本和时间成本,我们也要满足市场,考虑针对的购买人群,比如高端人群的需求,购买高端住宅是在已经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基础上,追求更高的生活,针对于普通人来说,介于廉租房和经适房之上的人,这部分人又有另外的需求,所以我们要注重商住房的使用人群的不同需求。但是从设计角度来说,设计方面的成本控制,要注重户型、方案,还有专业之间的协调,还有延伸,这一条也是非常主要的。

张玲:

不论是经济适用房、廉租房、还是普通的商品房,很多大环境是我们无法改变的,咱们只能适应这种潮流,从设计角度来说,我们能做的力所能及的部分,是对整个设计过程的合理控制。除了一些新技术新手段的问题,从设计过程本身来说,对设计师的要求很重要,设计师做项目要有很强的责任感,是否是全心的去做这件事情,这点很重要。设计师最初的设计方案,是否把成本控制作为一个自己的事情在做,可以选择省事的方法,也可以选择节省成本的设计方法,但是后者设计上可能会复杂一些。设计师能做的,从我们自身来说,可以控制设计质量的部分,节约下来的成本和设计优化是属于整个设计过程的,设计质量的优化是一些隐性的成本。不同的设计院和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东西差距很大的,我们要从自己本身出发,重视自己作为设计者的责任感。 

蒋晓飞:

商品房最重要的是合理控制成本,肯定不是最低成本的建造房子,这就体现出建筑师的责任感。以前我遇到过一个建筑师,做房山的项目,两栋住宅都是做的厅朝南,入口在北侧,甲方希望项目做成围合型的,入口建在南边,建造出来之后甲方大呼上当,因为设计师只是把施工图“镜像”处理了一下,这是最没有责任感的设计师。这个设计师还做了另外一件事情,项目中的所有管线都是按照18层楼做,只要低于18层楼的都是一样的,我想开发商一定亏损严重。

建筑师在整体控制成本过程中的作用很重要,如果设计的图纸非常完善,最终业主的修改和现场的变更会很小,现场的变更经常源于图纸的问题,这也是控制成本的方向。

北京这样的城市,开发商更加注重如何能让房子质量更好,而不是如何控制成本,我们设计的顺义的别墅,业主要卖到12万每平米,我们要给业主设计一个什么样的产品?用的所有材料都要达到一个很高的标准,才能叠加达到售价的水平。实际上在一线城市的商品房谈成本控制,已经不是那么的受关注,他们更希望得到一种合理的设计。二三线城市,本身土建成本在一两千的情况下,利润点在300-500,这种情况下控制成本就很重要,这和保障性住房,成本控制的原则应该是一致的。

陈凌:

我体会到所谓成本控制,住宅设计包括两方面,大家更多谈及到技术细节,包括模式化的功能,实际上我们谈论的对象是大批量建设的类型,如果是量身定做的房子就和今天我们讨论逻辑不一样。大批量建设的房子需要一个好的设计逻辑体系,大批量、快速度,方案设计到审批都非常快,从这个角度来说,设计师是一个核心和重要的位置,不是一个附属位置,不在开发商之下,我们需要有一种统领的思维。刚才宋总介绍了很多保障房的实践,我们也有很多类似的想法,但是没有遇到合适的实践机会。我们觉得可以有一些方法,能够大批量建设,这种一定有技术创新的在里面。不是简单地说把问题解决好就行了,这也是一种创举,这离不开建筑师,只有建筑师有空间思维的能力,能够把不同的信息整合在一起,进行模数化设计。在这个层面上,设计师一定要有话语权。

从产品角度讲,建筑师也非常重要,产品大部分是由开发商定义的,建筑师也有很大的作用,不仅需要向下延伸,还要向上延伸,我们的项目尺度很大,在中国设计一个小区,同样的尺度到国外就是一个城市,要承接一些城市设计的思考。建筑师会比较辛苦,这种事情是非常需要建筑师的思考的。如何定义一种产品,不管是保障房和商品房,我们要思考我们到底服务的是谁,也要确实想想最终会发声的使用者的需求,我们如何思考他们的需求,这就是我们该做的事情,把产品定义好,也是对开发商更好的服务。商品房是在市中心还是其他地方,产品需要定义,在这方面建筑师有非常大的话语权,需要贡献设计师的才智。我们做世茂济南项目的时候,济南的容积率非常高,从某种角度是我们在推动项目向前发展,开发商不知道如何规划,如果做普通的集中商业,卖不出价钱会死掉,开发商不知道如何去做,我们完全给出一种新的开放街区的模式,解决产品的问题,同时也还要去和政府沟通,很多地方要突破规划的边线。设计师描绘出项目能够给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,和市领导有直接的沟通,说服和打动他们。 

我们最近在百色做的项目中,规划文件中很多限制,但是总归要有人的理解,需要设计师和客户一起研究产品,和政府有很好的沟通,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规范限制。通过沟通,用真正的产品去打动当地政府,为了证明我们的做法是合理的,我们把周边的地方也做了一个简单的城市概念设计,也会引导当地周边的社区也去这样建设,该区域会取得更好的发展。当地是一个四五线城市,开发商在商业方面能够有更好地回报,政府也对他另眼看待,又给了他们一块地方,这也是一种良性的互动。 

建筑师要有工匠精神,同时在产品时代,建筑师并不是每次都能成功,如果想法不被政府通过,其实也把开发商拖累了,总是规划局不通过,每年的限制条件都变化,最后无法实现设计的初衷。这就需要设计师去沟通,我们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案例,但是我觉得设计师还是有发挥余地的。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都很伟大,微观层面从技术角度节省成本,在宏观层面如何挖掘土地价值,时间成本等,设计师思考的角度是不同的,在空间层面还是可以有很多创新的发挥。 

林桦:

我们讨论分成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两个讨论点,大家的设计侧重点不同。对于两种形式,我们设计的量很大。设计过程中,成本控制是最基本的要求,对于住宅设计毕竟是为人服务的,在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中都需要考虑,都是一种群体居住的生活模式。保障房重视熟人社交和半熟人社交,集体由平面的生活方式转为立体生活方式,转换过程中,设计师要考虑生活方式和交流空间的设计,这些设计对于我们现在的住宅小区和居住方式,已经不同于以前,之前我们通过视线观察和关心我们的邻居,现在更多通过网络、物业系统进行监视,保证居住的安全性。目前,时代发展到这一步,已经不是人与人相互守望的居住方式,而是通过设备相互监视和探视的模式。我们去台北,会发现有很多监视器,路口和和家门口都有监视器,在未来住宅设计中,不管是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,需都要建立一些交往空间,把人的隔阂消除,这点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方面。 

陈凌:

台湾那些日据时代建设的街区,尺度非常可爱。而我们城市中大多数新开发的社区,没有人性,无法居住,有很大的围合,实际上中国的住宅缺乏人与人交流的空间,在住宅下面要有方便人们的活动地点,交流的公共空间非常重要,能够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好,中国这方面太缺乏了。我们的城市不支持这种交流,作为建筑师,我们对此更加郁闷,设计师在控制成本方面受制于开发商,在设计中更多受制于城市规划规定的格局,开发商不愿意多修一条路,给城市更多的空间。我们公司做了十几年开放街区的实践,有几个这种项目落地,都是一点点和开发商去争取,成功落地的小区都能得到甜头。这个责任到底是其他专业责任,还是规划师的责任?建筑师只能收拾烂摊子,面对不能逾越的规范红线,我们还能够做些什么,我们非常苦恼,设计时间、设计成本也是一定的,如果过多思考这方面多一些,其他方面会差一点。 

林桦:

这方面深圳比较好,深圳规范中有不计入容积率的部分,北京城市把合增空间规避掉了,对于城市生活有很大影响,为什么北京东边活力大,西边都是院落格局,东边都是开放街区,城市活力高很多。设计师需要结合开发商的成本,结合城市日常生活需求,去合理设计。 

沙龙合影

崔海华:

关于成本控制的话语权,这其实在于甲方的观念,但是以我个人带项目的经验,我会极力争取话语权,这是一场战斗。越成熟的开发商对设计干扰性越大,他们有很多成熟做法,内部有很多流程。我一般在项目中,会从一定原则上认为是我自己的项目,虽然我们设计院是服务行业,是一种技术服务。我们作为专业的技术人员,应该把成本控制话语权拿过来。如果我们认为成本就是开发商的事情,对内认为也是全专业的事情,建筑师管不了,这就会导致全盘皆输,尤其在国外建筑师事务所方式比较流行,因为一旦主控建筑师是个不负责任的人,项目肯定就会失败,如果只是协调者,觉得项目本身不是我的,是开发商的,项目就带不好。我们应该在主观上认为项目就是自己的,就像建筑师的孩子,虽然完工的时候交出去了,过程中就是建筑师的项目,如果有这种心态才能和甲方争取话语权,才能进行成本控制,让甲方相信你。话语权一定要去争取,现在因为开发商越来越专业,难度非常大,但是我的项目大部分都是成功的,都能拿到话语权,也有失败的。 

高伟平:

我们在有的项目中车库设计考虑欠佳,主要是为了停车,满足人防的要求,这方面我们没有好好利用,地库很潦草的设计了。在地库设计方面大家有什么好的方法? 

陈凌:

我觉得在汽车方面未来一定是共享的时代,有很多手段能够解决停车问题,比如机械停车等。 

张玲:

现在很多车位要求很多,地下一层往往满足不了要求,两层加上浮土,地下就会达到负10米以上,各个方面的要求就会提高很多档次,消防要求,楼梯间的标准,牵涉到一系列的设备问题。现在这种情况确实不太好处理,前些天我们比较机械车库和两层地下车库,如果只做一层机械车库,土建成本要节省好多。 

高伟平:

我们也曾提出建设机械车库,但是物业提出不好管理,后期运维困难开发商都不喜欢机械车位,上层车位使用起来不方便。 

张玲:

外地的项目路边停车很常见,建了地下车库用户也不买,有的甲方考虑到机械车库不好管理,还是选择建设两层地下车库。 

蒋晓飞:

现在车位1:1都不够用,未来城市会产生很多问题。 

陈凌:

将来肯定是会共享汽车,这是一种趋势,我们在武汉建设仓储式停车,更加节省成本。我们可以一步步来,慢慢发展。 

董春燕:

现在开发有很多流程在里面,受限制的方面很多,我想说一个额外的话题,我觉得成本控制是一方面,另外建筑物建好后,很多东西就不能变化了。作为设计师更多要考虑以后功能上会发生的变化,如果说停车进入共享时代后,停车位会浪费,这个空间怎么办?作为建筑师这是我们可以控制的。 

陈凌:

车库设计中,建筑师要考虑汽车出入口和人行出入口的规划,住宅地下停车可以和商业共享,设计中要考虑实际的问题,如果地库的出入口独立在小区之外,就不是家里的财产,我们要把他当成公共资源去考虑,应该由城市去管理。我们有时候背负太重的包袱,未来的时代强调共享,不仅是汽车共享,很多资源都要拿出来共享,这样很多问题反而就有解了。如果住宅区的商业能够火起来,租金可以与物业费持平,百姓的生活也会更好。 

本站申明:网友阅读本站内容,视为认同本站协议,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
标签:成本控制新形势住宅设计阶段

发表评论

最新评论